雷速体育在3月31日发布的一篇报道中,对于中国国家足球队的训练方式提出了新的思考。长久以来的集训模式是否真的是国足的解药,这一问题被重新提及,而短期的集训或许更能为球队带来实质性的益处。
在最近的18强赛事中,一个引人注目的议题是联赛为何要为国足的比赛日程让路。回顾去年9月的国际比赛日,国足提前两周进行了集训,然而在18强赛的首场比赛中,国足却状态全无,以7比0的惨败输给了日本队。然而在随后的10月和11月国际比赛日,虽然集训时间缩短至一周,国足却先是在与印尼的比赛中取得了胜利,紧接着又在与巴林的比赛中获得了胜利。
集训的时长真的就一定会影响到球员的比赛状态吗?尽管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答案,但是我们可以从国际足球趋势中看出一些端倪。在全球范围内,很多国家选择采用短期、密集的集训方式来准备国际比赛。这种方式使得球员的状态能够得到更好的延续和保持,同时也减少了长期集训对球员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。
然而,中国足球似乎陷入了长期集训的循环之中,一代又一代,一年又一年。这无疑对球员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根据中超赛程安排,国足的下一场18强赛是6月5日,而中超联赛在5月17日就暂停了,其中还穿插了足协杯的比赛。这意味着为了准备6月的比赛,国足又要进行两周左右的集训。然而,如果能在5月下旬进行一轮联赛,或许更有利于球员状态的保持和调整。
因此,除非有特殊情况需要换帅进行技战术磨合,否则正常的国际比赛日实在没有必要进行长期的集训。更为合理的方式是在国际比赛日前适当放缓联赛的密度,以缓解球员的疲劳度,使他们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国足的比赛中去。这样的调整或许能为国足带来更为积极的比赛效果和球员状态。